冬季,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,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敌人,随时准备对我们发动攻击。本文将带你认识几种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。
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
流感:由流感病毒引起,传播速度极快,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。另外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如门把手、手机等,再触摸自己的口鼻,也可能感染。感染后,通常会突然发高烧,体温可达 39 - 40℃,还伴有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等症状,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,如轻微咳嗽、流涕、咽痛 。
肺炎支原体感染: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。当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时,分泌物中携带的病原体就会飘散在空气中。人群普遍对它易感,潜伏期 1 - 3 周,在潜伏期内到症状缓解后的数周都有传染性。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以发热、干咳为主。
新冠肺炎: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,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迅速在全球传播。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通过接触传播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、干咳、乏力,同时也可能出现鼻塞、流鼻涕、咽痛、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、腹泻、结膜炎等表现。有一部分患者可在病程中无任何临床表现,称为无症状感染者。
为何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 “狂欢季”
了解了这些 “敌人” 后,大家肯定好奇,为什么一到冬季,它们就开始 “兴风作浪” 呢?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:
空气干燥:冬天的空气比较干燥,这对呼吸道黏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。呼吸道黏膜就像我们呼吸道的 “保护膜”,干燥的空气会使它受损,就像保护膜出现了裂缝,这样一来,病毒和细菌就更容易突破防线,增加感染的风险 。
室内空气不流通:冬季,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,而且为了保暖,常常紧闭门窗,这就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。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里,病毒和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,一旦有感染者,病原体就会在人群中快速传播。比如在教室、办公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,如果长时间不通风,一个人感染了流感病毒,很快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。
预防 “绝招”:多管齐下,构建防护网
面对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 “凶猛攻势”,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。只要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,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下面的一些“绝招”,可以帮助大家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。
(一)疫苗先行:最强 “护盾”
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等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,尤其是对于儿童、老年人、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等易感人群来说,更是必不可少的 “护盾” 。
疫苗的作用原理就像是给身体的免疫系统 “打预防针”。当我们接种疫苗后,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会刺激免疫系统,使其产生相应的抗体 。这些抗体就像身体的 “卫士”,一旦真正的病毒或细菌入侵,它们就能迅速识别并与之战斗,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感染。
(二)日常防护:细节 “拒敌”
除了接种疫苗,日常的防护措施也至关重要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,却能像一道道坚固的防线,将病毒和细菌拒之门外。
勤洗手:在饭前便后、触摸公共物品后、咳嗽或打喷嚏后,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,按照 “七步洗手法”,揉搓双手的每个部位,持续揉搓至少 20 秒 ,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。如果没有肥皂和水,也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
戴口罩: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,并正确佩戴,确保口罩紧密贴合面部,遮住口鼻和下巴。同时,要注意及时更换口罩,一般每 4 小时左右更换一次,如果口罩被污染或潮湿,应立即更换。
保持社交距离:尽量保持至少 1 米的社交距离,可以减少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,降低感染风险。在公共场所,尽量避免聚集,排队时也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室内通风:每天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病毒和细菌的浓度 。一般建议每天通风 2 - 3 次,每次通风 30 分钟左右。如果室外空气质量较差,可以选择在空气相对较好的时段通风,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。

(三)健康生活:内在 “加固”
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,是增强自身免疫力、抵御疾病的根本。就像为身体的防御系统进行 “内在加固”,让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对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。
均衡饮食: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为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,增强免疫力。在饮食中,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维生素和矿物质 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、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、减少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的摄入,避免暴饮暴食,保持饮食的规律和均衡。
适量运动: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。每周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适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 ,运动时要注意适度,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,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。
睡眠充足:睡眠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间,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。每天保证 7 - 8 小时的睡眠时间,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每天按时上床睡觉,避免熬夜,创造一个安静、舒适、黑暗的睡眠环境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
患病应对:冷静处理,科学就医
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,但有时仍可能不小心感染呼吸道传染病。如果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,也不要惊慌,正确的应对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恢复健康。
观察症状: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,首先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,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、持续时间、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等 。如果症状较轻,没有明显的加重趋势,可以先在家中休息,采取一些对症处理的方法,如多喝水、多休息、使用退烧药缓解发热症状等 。
做好隔离:为了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,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后,应尽量居家隔离,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。如果必须外出,一定要佩戴好口罩,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。在家中,要注意与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尽量使用单独的房间和卫生间,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。同时,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,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。
及时就医: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如高热不退、咳嗽剧烈、呼吸困难、胸痛等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。在就医过程中,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、发病时间、接触史等信息,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。就医时,也要佩戴好口罩,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,避免交叉感染 。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,按照医嘱按时服药,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。
温馨提示:持续守护,安全返校
随着寒假的悄然流逝,同学们即将告别温暖的家,重返充满活力的校园,而做好健康防护是确保大家顺利开启新学期的重要前提。为了让大家在返校途中和新学期里都能保持健康,我们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健康防护小贴士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。
1、公共场合要注意:
全程佩戴口罩:在乘坐飞机、火车、长途客车、地铁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,务必全程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。口罩是阻挡病菌的重要防线,正确佩戴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选择贴合面部、无破损的口罩,佩戴时注意捏紧鼻夹,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。如果口罩出现潮湿、污损或佩戴时间超过 4 小时,应及时更换。
减少交流与保持社交距离: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的交流,避免聚集。与同乘者保持 1 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,避免近距离面对面交谈。在候车、候机时,选择空旷、通风良好的位置,避免在人员密集处停留。例如,在火车站候车时,可选择人少的角落就座,减少与他人的接触。
做好手卫生:随时保持手部清洁,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扶手等公共设施表面。如果触摸了,应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,按照 “七步洗手法” 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;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。在没有洗手设施和消毒液的情况下,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口、鼻、眼等部位,防止病菌进入体内。
2、身体不适要注意:
如果在返校途中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不要惊慌。首先,应主动测量体温,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。如果症状较轻,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,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,并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学校。如果症状较重,应立即联系乘务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,寻求帮助。在就医过程中,要全程佩戴口罩,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行程和症状,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。